北京

当前城市:西安 (提示:根据城市首字母拼音快速查找并切换城市)

热门城市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网暴治理的症结不在法律

      作者:李在珂律师时间:2022-03-08 17:06分类:问法期刊浏览:676次

           问法网观察,近来网络暴力的治理问题成为各界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频发,往往造成严重后果,但是法律治理却捉襟见肘。因此各方呼吁应当加强立法与执法,对网络暴力进行打击,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面对频发的网络暴力,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风暴的中心点。公众对网暴十分担忧,提出通过法律严厉打击治理网络暴力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网络暴力治理的症结或许不在法律之内,而在法律之外。

           网络暴力治理面临舆论权力的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悖论。一谈到网络暴力,许多群众认为自媒体对于网络暴力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认为应当取消各种自媒体而由官方媒体统一发声。似乎只要有一种声音就不会有网络暴力。但是如果细查网络暴力发生的机理,就会发现网络暴力发生的全过程有两个引爆点,第一个引爆点是媒体的信息发布,第二个引爆点是群众舆论的聚集。如果由官方统一发声,或许相关信息的准确性会更高,但是这也不能够遏制网络暴力,因为官方媒体信息的发布尽管会审查信息的真实性,但无法控制网暴发生的第二个引爆点。官方只能尽可能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而不能保证信息的全面性,而且对同一事件从不同的价值观视角进行评判,可能会有多面性。如果仅有一种声音一种报道,那么其可能成为引发舆论爆炸的更严重的引爆点。如果有自媒体的存在,则可以有多种的舆论评价,多元的价值观或许能够缓和舆论的紧张气氛。

            实际上网络暴力的症结从来不在法律,而在网络自身。古人就曾说到人言可畏、三人成虎。网络环境使得人言可畏与三人成虎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在网络上舆论效果比日常生活中线下的舆论效果更强,因为在线下出于人情关系或者面子问题,很多舆论无法公开聚集。而网络具有相对的匿名性,任何人通过敲击键盘就可以说出自己的观点。而这种观点的支持者会自动的聚集到这种观点的周围,而对当事人形成心理上的强烈压制。

           网络暴力的治理首先在于网络舆论环境自身机体的健康,如果舆论价值观出现了扭曲,那么再严格的法律也无法从根本上治理网络暴力。

       

      一键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