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法网获悉,近日公安部通缉6名拐卖妇女儿童在逃人员的通缉令,引发了群众的广泛关注。日前,公安部发布A级通缉令,公开通缉6名重大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在逃人员。被通缉的6名在逃人员是:马良、刘贤康、黎经发、刘上英、董子会、马么日外。对提供重要线索的举报人及检举揭发有功人员,公安机关依法予以保护和奖励。
问法网律师认为,今年3月初公安部展开的为期10个月的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专项行动卓有成效。自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因拐卖妇女儿童犯罪造成了很大的舆情。因此官方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而展开了为期10个月的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专项行动。在专项行动中,不但要对这些参与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人员从重从严从快处罚,而且致力于构建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长效机制。今年两会期间不少代表提出了买卖同罪,提高法定刑等治理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措施。目前,官方正在研究考虑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当然一些观点也认为,对于拐卖妇女儿童的行为不能一味的重罚。最重要的是进行社会建设,通过提高就业率减少犯罪率,通过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有效的调整改变买卖妇女儿童市场的供需关系。
问法网律师认为,就买卖犯罪而来说,在当前的情况下实施买卖同罪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最终一个市场的形成是由买卖双方的供需关系决定的。因此,只对卖方进行严厉惩处而不对买方进行严厉处罚,不改变需求曲线,确实不能够有效降低拐卖妇女儿童的平衡点。
但是,问法网律师认为,提高法定刑仅仅是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一种方式。而且其到底是否有效,还需要进行市场研究。如果卖方对于妇女儿童的需求是刚性的,即无论如何改变相关的成本,他们都有刚性的需求,也即需求曲线的弹性很低,在这样的情况下,意味提高刑罚也无法解决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问题。
但是,问法网律师认为,提高买方的法定刑式确实是可行建议,但是在具体实施之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实证研究。确定政策是否有效,效果如何,这是进一步落实相关建议的前提。